8月3日,中方被迫采取反制措施,對原產(chǎn)于美國的5207個稅目約600億美元商品,加征25%、20%、10%、5%不等的關稅,以回應美方背離雙方多次磋商共識,單方面升級貿(mào)易戰(zhàn)的舉動。
值得注意的是,液化天然氣(LNG)也在加征25%的關稅的商品目錄中。
自從美國單方面挑起中美貿(mào)易爭端以來,我國是否會對來自美國的液化天然氣加征關稅的問題,媒體和學術界一直在追問和討論。
路透社8月6日報道稱,這是中國在中美貿(mào)易戰(zhàn)中開辟的一條新戰(zhàn)線,劍指特朗普能源霸主計劃。
報道稱,中國除了首次將LNG列入擬議征收關稅的商品清單;據(jù)3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原油的最大中國買家中國石化,也因貿(mào)易爭端暫停進口美國原油。“這不僅表明中國不會在這場久拖不決的中美貿(mào)易戰(zhàn)中妥協(xié),更是給美國的能源抱負蒙上陰影。”
美國政府曾多次表示,希望擴大對全球盟國的石化燃料供應,同時華府也在降低國內(nèi)監(jiān)管力度,以鼓勵增加石油和天然氣生產(chǎn)。
在美國的能源愿景中,中國是其主要市場。美國目前有幾個大型LNG出口設備正在建設當中。特朗普2017年底訪問中國時也有來自美國LNG公司的高管隨行。
美國是全球汽柴油等燃料最大的出口國,并且將在2019年成為全球最大的LNG出口國之一。美國2017年LNG出口額達33億美元。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
同時,中國也已成為除加拿大外、美國原油的最大買家,但據(jù)追蹤全球石油航運情況的Kpler,近幾個月美國對中國的原油出口也已減少。
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期間,近14%的美國LNG船貨是由中國買家采購。但今年6月,中國僅購買了一艘美國LNG船貨,7月甚至掛零;而今年1-5月中國購買了美國17船貨。
“這里的矛盾很明顯:當全球最大能源消費國之一豎起壁壘的時候,美國很難成為能源超級大國。這個問題很難辦,”巴克萊能源市場研究部門主管邁克爾·科恩(Michael Cohen)這樣分析。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教授林伯強表示,美國天然氣行業(yè)所受沖擊將嚴重得非常多,因為中國僅少量進口,但美國供應商卻視中國為一個重要的未來市場。
文章表示,預計未來12-18個月LNG需求將激增,但仍有二十幾家公司尋求在美國建設新的LNG出口碼頭,關稅措施可能會限制它們獲得足夠買家來支持籌建項目的能力。
美國切尼爾能源(Cheniere Energy)發(fā)言人表示:“切尼爾仍將中國視為重要的成長市場,中美可以在LNG領域?qū)崿F(xiàn)‘雙贏’。”該公司擁有目前在美國運營的兩大LNG出口終端之一。他補充說,他們認為關稅措施沒有益處。
正在阿拉斯加州建設的一個項目將通過800英里(1287千米)長的管道把天然氣運輸?shù)揭粋€終端,然后再轉化為LNG并出口至中國。
這個430億美元的項目仍在開發(fā)之中,阿拉斯加管道開發(fā)公司(Alaska Gasline Development)3日稱,他們認為“在阿拉斯加州LNG出口至中國前,當前中美貿(mào)易緊張局勢將早已得到解決”。
切尼爾能源公司液化天然氣碼頭 圖源:臉書切尼爾能源公司液化天然氣碼頭 圖源:臉書
專家:中國有多種應對措施
那對于中國來說,在經(jīng)歷了去冬今春嚴重的“氣荒”后,如果從美國進口的天然氣進一步減少,這會不會加劇今年的“氣荒”?這可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8月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勇,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jīng)濟學博士、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研究院副院長劉先云,給環(huán)球網(wǎng)撰文指出,從美國進口LNG對保障我國天然氣供應、增強我國天然氣定價話語權有一定意義,但這種意義也不能夸大。畢竟,盡管近年中國從美國進口油氣較快增長,但對其依賴并不高。
據(jù)海關統(tǒng)計,中國從2015年起開始連續(xù)從美國進口LNG,近年來自美國的天然氣進口量顯著增加,其中2017年進口量增速高達67%,首次躋身于進口國家前十位,但是盡管如此,占比也只有4%。
數(shù)據(jù)顯示,從中國LNG進口來源看,當前LNG進口主要來自卡塔爾和澳大利亞,兩家合計占2/3。而從美國的進口量并不大。
此外,尋求替代的進口來源難度并不大。據(jù)《哈爾濱日報》此前報道,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預計于2019年底建成輸氣。該管道從黑龍江省黑河入境,設計年輸氣量380億立方米。
文章還指出,2018年,我國天然氣消費增速預計較去年有所放緩。與此同時,近年來中國本土天然氣產(chǎn)量保持了較快增長,這有助于緩解我國天然氣供給短缺的問題。
國家發(fā)改委信息顯示,2017年中國天然氣產(chǎn)量148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5%。有研究預測,到2023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四大天然氣生產(chǎn)國,僅次于美國、俄羅斯和卡塔爾。
同時,我國天然氣進口的相關稅收政策正在完善、國內(nèi)價格機制也在改革。
2017年底,財政部、海關總署等部門發(fā)布了《關于調(diào)整天然氣進口稅收優(yōu)惠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自2017年10月1日起,將液化天然氣銷售定價調(diào)整為26.64元/GJ,將管道天然氣銷售定價調(diào)整為0.94元/立方米。2017年7月—9月期間,液化天然氣銷售定價適用27.49元/GJ,管道天然氣銷售定價適用0.97元/立方米。通知還提出,在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如果經(jīng)國家準許的進口天然氣項目,其進口天然氣價格高于國家天然氣銷售定價,則按該項目進口天然氣價格和國家天然氣銷售定價的倒掛比例,返還相關項目進口天然氣(包括液化天然氣)的進口環(huán)節(jié)增值稅。
政策利好也有助于降低天然氣進口稅負、緩解進口價與國內(nèi)銷售價倒掛問題,從而提升企業(yè)擴大天然氣進口的積極性。
免責聲明:本網(wǎng)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科技創(chuàng)新精神,傳遞更多科技創(chuàng)新信息,宣傳國家科技政策,展示國家科技形象,參與國際科技輿論競爭,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網(wǎng)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