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接到(新增指標)的通知。對于新能源汽車指標,今年的已經全部放完了,今年不會再有號放出。”對于網傳北京將在10月20日放出2.6萬個新能源汽車指標的事宜,北京市交通委工作人員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與此同時,記者致電北京市政府,也被告知“沒有相關的登記和通知”。
事情起于10月11日,當天一張寫著“據可靠消息本月10月20日放26000個新能源汽車指標”的圖片引起業(yè)內關注。因目前僅北京市實施新能源汽車限購,該信息被認為指向北京市新能源搖號政策開始出現(xiàn)松動。
本次網傳北京市將新增新能源汽車號牌,被業(yè)內認為頗具合理性。一方面,為了促進汽車消費,自今年以來,已有5次直接的政策涉及提出取消汽車限購的政策,尤其是對新能源汽車取消限購,已被多次明確提出。
另一方面,從時間上看,自今年11月1日開始,最嚴格的外埠車輛限行政策即將實施,每輛車每年僅能辦理12次進京證,每次有效期最長7天。新增新能源指標的時間與外埠車輛限行實施時間如此相近,有業(yè)內人士認為兩者為“用新能源汽車替代燃油車”的配套政策。
“從理性分析的角度看,完全有可能(新增新能源號牌與外埠車輛限行配套),而且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雖然限制外埠車對部分車主帶來不便利,但從全局來看是利大于弊 - 既可以解決交通擁堵又可以保衛(wèi)藍天,還可以促進新能源車發(fā)展。”汽車行業(yè)資深分析師梅松林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
但北京交通委及北京市政府的回復,則給這種可能增添了許多不確定性。資料顯示,2019年原有新能源小客車個人指標為54000個,已于今年首期全部用盡。剩下的車牌輪候人數超過44萬人 最長可能要等9年。
值得注意的是,爆出消息的人士表示,北京市新能源指標增加的同時普通小客車指標會相應減少,但北京市交通委對此回應稱,目前無論是新能源汽車指標,還是燃油車的搖號政策,都沒有變,且沒有接到可能改變的通知。
在政策相繼出臺刺激的情況下,今年廣深地區(qū)率先響應松綁限行限購政策,突擊新增18萬個購車指標,此外貴州貴陽市也宣布了取消限行。除此之外,目前尚未有城市跟進。業(yè)內人士認為,對于汽車保有量已經很大的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取消限購的可能性很小,或只能通過結構性調整進行交通運行優(yōu)化。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科技創(chuàng)新精神,傳遞更多科技創(chuàng)新信息,宣傳國家科技政策,展示國家科技形象,參與國際科技輿論競爭,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網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