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南京7月5日電(記者蘇雁)意大利時間7月4日,在意大利米蘭舉行的第三屆國際地層學大會上,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沈樹忠獲地層學國際最高金獎(ICS Medal)。該獎由國際地層委員會于2004年設立,每四年頒發(fā)一次,每次僅有一人獲獎。之前全球獲此殊榮的科學家僅有四位,沈樹忠是第五位,也是第一位獲此獎項的亞洲科學家。該獎的宗旨是獎勵在國際地層學領域做出卓越成就,對全球地層學研究具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國際地層學最高金獎在全球范圍內(nèi)提名,由專門的評獎委員會匯總,提交國際地層委員會討論并投票,最后評選出獲獎者。
國際地層委員會主席、丹麥皇家科學院院士大衛(wèi)·哈珀在頒獎詞中介紹,獲獎人沈樹忠是世界知名的地層學家、古生物學家,腕足動物和牙形動物研究專家,在建立全球年代地層界線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是二疊系兩個“金釘子”落戶中國的主要貢獻者之一。擔任國際地層委員會二疊紀分會主席近八年,為二疊紀生物地層學的發(fā)展、地層序列的建立和全球?qū)Ρ?、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的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沈樹忠長期致力于二疊系研究,與美國、俄羅斯、英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丹麥、緬甸、巴基斯坦、伊朗等國開展了國際合作,足跡遍布全球各大洲,領導全球的二疊系研究,在生物地層學、化學地層學、年代地層學、古地理重建、生物多樣性演變模式等方面做出了許多開創(chuàng)性的研究成果。沈樹忠熱愛野外地質(zhì)工作,曾5次進入西藏進行科學考察,建立了喜馬拉雅地區(qū)高分辨率的二疊系-三疊系地層和地球化學剖面,構建了南方高緯度地區(qū)的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模式。另外,他也在祖國的絕大多數(shù)省和地區(qū)開展地質(zhì)考察和標本采集,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著。
在二疊紀生物大滅絕研究中,他與團隊成員和國際同行共同開展高精度綜合年代地層框架、生物多樣性和多種地化指標等的定量分析研究,論證二疊紀末海陸生物大滅絕的同時性和瞬時性,指出大規(guī)模巖漿活動造成地表環(huán)境的巨變是導致該生物大滅絕的主因。這些成果在《科學》(Science)《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地球與行星科學通訊》(EPSL)等頂級學術刊物發(fā)表后,引起國內(nèi)外同行的極大關注;發(fā)表在《科學》(Science)上的成果入選《2012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相關內(nèi)容被編入美國等國家大學教材。
據(jù)了解,沈樹忠此次獲地層學國際最高金獎,是對他多年研究生涯與卓越貢獻的褒獎,也代表了國際地層學界對中國古生物地層學研究的高度肯定。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地層古生物學家極大地推動了國際地層學的發(fā)展,在建立全球年代地層界線即“金釘子”的研究中,作出了重要貢獻,獲得了11枚“金釘子”,是目前國際上獲得“金釘子”最多的國家。
免責聲明:本網(wǎng)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科技創(chuàng)新精神,傳遞更多科技創(chuàng)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