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取得一項“里程碑式”突破。
今天上午,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發(fā)布該所柔性磁電功能材料與器件團隊的重磅科研成果——全球率先研發(fā)出兼具彈性與鐵電性的新型高分子鐵電材料,有效解決傳統(tǒng)鐵電材料在可穿戴領域難以在大形變下保持穩(wěn)定性能的難題,填補了彈性鐵電材料領域的空白。
通俗地說,人在運動狀態(tài)下,穿戴設備的普通部位拉伸度約是10%,肘部約是50%,而傳統(tǒng)鐵電材料的彈性應變小于2%。但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研發(fā)制備的彈性鐵電材料,其拉伸率高達125%,拉伸到原來長度的2倍后,仍能保持原有的鐵電性,還能迅速復原。
這一研究成果以“Intrinsically elastic polymer ferroelectric by precise slight crosslinking”為題發(fā)布在《科學》上,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為第一完成單位和唯一通訊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納米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的聯(lián)合培養(yǎng)碩士生高亮為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胡本林研究員和李潤偉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這個工作絕對令人驚嘆,毫無疑問是本領域的一個里程碑!”《科學》期刊審稿專家評價。
審稿專家認為,在鐵電材料被發(fā)現(xiàn)后的百年歷史中,和鐵電陶瓷的不超過0.2%的拉伸應變,到聚合物鐵電材料小于2%的彈性回復相比,這是一個突破性的工作,開辟了全新的“彈性鐵電”學科方向。
鐵電材料是一種神奇的絕緣性功能材料,其具備高介電常數(shù)、壓電性、熱電性、電制冷性等特性,可以用在計算機存儲器、高精度電機、超敏感傳感器和聲納設備等電子產品中,也是我們日常使用的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中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研究團隊基于對鐵電材料結構的深入研究,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了“彈性鐵電”的概念,通過對材料結構的精準設計和控制,實現(xiàn)了鐵電材料鐵電性與彈性的平衡,制備出在高頻大應變下仍然具有良好鐵電響應的彈性材料。
這種精準設計的方法,被團隊稱為“微交聯(lián)法”,也就是用微量的柔軟鏈狀聚合物,讓鐵電晶體周邊非晶的纏繞部分交聯(lián)起來,相互交織形成具有彈性的漁網狀結構,它可以松散地將鐵電晶體連接在一起,在外力作用時,產生可逆的形變來吸收外力,避免外力對結晶部分的破壞,進而使材料在一定拉伸范圍內依舊能夠保持穩(wěn)定的鐵電性。
“用了一個非同尋常且極其震撼的設計策略?!睂@一方法,《科學》期刊審稿專家如是評價。
“拉伸回彈性很好,穩(wěn)定性也極好,可以承受數(shù)千次的反復拉伸而鐵電性依然保持穩(wěn)定,這大大提高了可靠性和使用壽命,拓展了彈性鐵電材料的使用范圍?!焙玖终f。
他認為,彈性鐵電材料的突破性研究,為智慧醫(yī)療、智能可穿戴等領域的發(fā)展帶來無限想象空間。
(來源:寧波市科技局)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科技創(chuàng)新精神,傳遞更多科技創(chuàng)新信息,宣傳國家科技政策,展示國家科技形象,增強國家科技軟實力,參與國際科技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科技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網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