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IT(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fā)明了一種新的電極不僅把現(xiàn)有的電能存儲技術提高到3000%,而且還為開發(fā)靈活、輕薄的一體式太陽能打開了一扇門。沒錯,我們就是在說不需要充電的手機、筆記本電腦、汽車。
這個靈感是來源于植物。
新的電極設計適用于超級電容器,擁有比常規(guī)的電池更大的功率去充電放電。超級電容器已經(jīng)和太陽能技術結合,但是因為容量不足所以并沒有被廣泛運用。
RMIT教授MinGu表示,這個新設計借鑒了大自然自身對于“用最有效的方式填補空間挑戰(zhàn)”的天才解決方案——通過復雜的自我復制模式,通常被稱為“分形”。
“刺羽耳蕨的葉子上密集的擠滿了靜脈,使得它們能非常有效的存儲能量和運送植物周圍的水分。”人造智能納米光子學實驗室負責人,RMIT研究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助理部的副校長Gu這么說。
Gu說這個電極是基于這些自我復制的分形,如同雪花中的迷你結構,研究團隊利用這種自然設計從納米級改善了太陽能的存儲技術。
“當下要做的就是把這種技術和超級電容結合在一起,因為我們的實驗表明我們的原型可以大大的提高存儲容量——比當前運用的技術高30倍,”Gu說“容量提升的超級電容器將能提供長期可靠的能量供給,例如在陰天用太陽能電力。”
結合超級電容器,啟用分形而減少激光使用的石墨電極將儲存電荷更久,保持最小的泄漏。這個分形設計反映了刺羽耳蕨(原產于北美西部)靜脈的自我重復形狀。
研究員LittyThekkekara博士表示,因為原型是基于靈活的薄膜技術,其潛在的應用可能是不可計量的。
LittyThekkekara說:“最令人興奮的就是將這種電極和太陽能電池一起使用,能提供完善的一體化解決方案。”目前的太陽能電池體積龐大僵硬,而這種技術將帶領我們邁向未來,目前只是起步階段。
這種柔韌的薄膜太陽能板幾乎能在任何地方使用,從建筑窗戶到汽車面板,智能手機到智能手表,LittyThekkekara說,我們再也不需要電池為混合動力車充電了。
“借助這種靈活的電極,我們已經(jīng)解決了存儲部分的挑戰(zhàn),并且展示了如何利用太陽能電池而不影響性能,現(xiàn)在的重心將放在靈活的太陽能運用,所以我們最終能實現(xiàn)完全靠太陽能自給自足的電子產品夢想。”
免責聲明:本網(wǎng)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科技創(chuàng)新精神,傳遞更多科技創(chuàng)新信息,宣傳國家科技政策,展示國家科技形象,參與國際科技輿論競爭,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網(wǎng)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