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李河君創(chuàng)建漢能時,它還僅是一個以清潔能源為主業(yè)的產業(yè)投資公司。后來,李河君在水電站的投資上挖到了雄厚的資金,這也為其2009年高調進軍薄膜領域奠定了基礎。
在正式進軍薄膜光伏領域后,李河君和他的漢能在短短兩年時間里建造了9大光伏基地。到2013年初,李河君便宣布,漢能的太陽能薄膜發(fā)電總產能達到3吉瓦。
水電起家
1991年,李河君從自己的一位大學老師那里借了5萬元錢開始下海創(chuàng)業(yè)。和中國那時候許多生意人一樣,李河君“無所不做”,從賣玩具、賣礦泉水鐵路運輸?shù)介_礦、炒地產。到1994年底,他便積累了七八千萬元的資本。
在完成了原始積累后,李河君開始考慮下一步的發(fā)展。在一位老同學的建議下,他最終決定去收購水電站。
此后,李河君開始在全國尋找水電站資源。他收購的第一個水電站在他的家鄉(xiāng)河源——東江上一個初始裝機量1500千瓦的小水電站,花費1000多萬元。
上世紀90年代正逢中國小水電站大發(fā)展的時代。不到10年間,數(shù)萬座的小水電站在中國各地的江河上建成,其中大部分是民營水電。無疑,李河君抓住了這個機遇。
之后,李河君還收購了幾家水電站,裝機容量從幾萬千瓦到幾十萬千瓦。但真正讓李河君觸動的是2002年在云南的一次考察。這次考察過后,李河君決定押注金沙江水電站,一舉與云南省簽下了8座水電站中的6座,總裝機規(guī)模達2300多萬千瓦,超過三峽水電站。
但這個龐大的水電計劃并不順利。由于發(fā)改委不同意,李河君無法實施這個龐大的計劃。為此,李河君一度將發(fā)改委告上法庭,最終漢能拿到了金沙江上“一庫八級”中資源最好的一座水電站,即總裝機容量300萬千瓦的金安橋水電站。
此后的8年,李河君把幾乎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金安橋水電站上,累計投資超過200億元。2011年3月,金安橋水電站一期240萬千瓦機組并網(wǎng)發(fā)電。這也就意味著漢能未來將擁有源源不斷的資金。目前,集團水電項目權益總裝機容量超過6吉瓦。
在漢能的介紹中,金安橋水電站每天的凈現(xiàn)金流超過1000萬元,“如果按現(xiàn)在很多水電站2萬元/千瓦的裝機容量來算,金安橋電站價值600億元。”
正是有金安橋這棵“搖錢樹”,才使得李河君在發(fā)展薄膜的道路上底氣十足。
深耕薄膜
在完成了金安橋這個百萬千瓦級水電站后,李河君開始思考漢能的下一個方向。
事實上,在一開始,李河君并不看好光伏。在2006年時,太陽能光伏發(fā)電的成本大約是每度電3元錢。在他看來,光伏發(fā)電的成本如此之高,不可能具有競爭力。此外,根據(jù)當時的一些預測,光伏度電成本從3元降到1元,大約需要30年;而從1元降到0.5元,則需要50年。
但之后的現(xiàn)實情況讓李河君改變了看法。從2006年到2009年,僅3年時間,光伏度電成本便由3元降到了1元。
在正式進入光伏領域之前,李河君還嘗試著進入風能領域。截至目前,漢能手中還擁有風電總裝機131兆瓦。但風電行業(yè)不僅需要爭奪風力資源好的基地,還面臨著棄風限電的挑戰(zhàn),隨時都有可能虧損。
最終,李河君決定把精力放在了光伏上。但令人意外的是,李河君并沒有進入技術、市場都更加成熟的晶硅技術,而是選擇了技術難度更高、資金需求更大的薄膜技術。
2009年,被認為是漢能的轉型升級之年。當年,李河君拋出了一個龐大的發(fā)展計劃,即用兩年時間上馬2吉瓦薄膜產能,做到全球第一。當時,全球唯一在光伏薄膜領域有所斬獲的是美國第一太陽能(FirstSolar),其產能剛剛達到1吉瓦,并且已經發(fā)展了10年。
此后,李河君但凡在公開場合,必定會大力推廣薄膜技術。李河君的高調,也為他迎來了不少的爭議。不過,李河君并沒有在乎這些質疑。漢能在隨后的兩年里,成功布局了9大光伏制造基地,每個基地的起始設計產能都在250兆瓦以上。
除了建造基地外,李河君還努力完善從上游光伏電池和組件的生產線裝備,到中游電池、組件生產,再到下游光伏產品應用的產業(yè)鏈。
2011年,李河君通過資本市場的運作,成為在香港上市的硅基薄膜太陽能設備制造商鉑陽太陽能的實際控制人,從而直入上游裝備制造。今年10月,公司正式更名為“漢能薄膜發(fā)電”,對此漢能解釋稱,“漢能薄膜發(fā)電”能更好反映公司專注的薄膜技術,全面體現(xiàn)公司目前及未來的業(yè)務發(fā)展。截至2014年12月,漢能薄膜發(fā)電市值突破千億港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光伏企業(yè)。
在過去的一年中,漢能已先后與宜家、特斯拉、國際汽聯(lián)電動方程式世錦賽、阿斯頓馬丁、美麗家園等不同領域的企業(yè)跨界合作,將柔性薄膜發(fā)電技術應用于汽車、帳篷、背包、手機,甚至是衣服上,讓薄膜產品真正走進了千家萬戶。
在完善產業(yè)鏈的同時,李河君還通過不斷的并購,強化漢能的技術積累。在最近的兩年里,漢能先后并購了四家國外公司,分別是德國的索利博爾公司(Solibro)、美國的米爾所勒公司(MiaSolé)以及全球太陽能源公司(GlobalSolarEnergy),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擁有薄膜領域最為熱門的銅銦鎵硒技術(CIGS),此外還有專注于高效砷化鎵(GaAs)柔性薄膜發(fā)電技術的美國阿爾塔設備公司(AltaDevices)。
下一步,李河君的目標是建立吉瓦級產能的銅銦鎵硒國產化產線,而遠期目標是到2020年打造兩個世界500強企業(yè)。對于這個目標,李河君和他的漢能則一直在薄膜光伏領域深耕。
免責聲明:本網(wǎng)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科技創(chuàng)新精神,傳遞更多科技創(chuàng)新信息,宣傳國家科技政策,展示國家科技形象,參與國際科技輿論競爭,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網(wǎng)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