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細胞是人體血液中最豐富的白細胞,在先天免疫反應中構成第一道防線。中性粒細胞壽命較短,一旦進入到血液,細胞壽命僅為為10 ~ 18小時,給研究帶來很大困難,因此,機體衰老對中性粒細胞生物學的影響,以及性別相關的中性粒細胞功能差異,科學家仍然所知甚少。近期,美國科學家揭示了性別和年齡對中性粒細胞功能的影響,研究成果發(fā)表在《Nature Aging》期刊,標題為“Multi-omic profiling of primary mouse neutrophils predicts a pattern of sex- and age-related functional regulation”。
科研人員利用多組學方法(轉錄組學、代謝組學和脂質(zhì)組學),結合機器學習技術進行分析,比較了不同年齡的雌鼠與雄鼠的中性粒細胞特征。研究發(fā)現(xiàn),當受到病原體感染時,雄性小鼠的中性粒細胞彈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水平較高,偏向于通過脫顆粒作用分泌殺毒粒子來摧毀病原體;而雌性小鼠則偏向于通過NETosis的方式,指中性粒細胞將自身凝固的DNA鏈排出,在細胞外形成一張網(wǎng),捕獲病原體。此外,研究還發(fā)現(xiàn),隨著年齡增長雌性的中性粒細胞比雄性的更具反應性,中性粒細胞的性別差異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大。
這項研究通過跨性別和年齡組學研究,發(fā)現(xiàn)了中性粒細胞的功能特征。研究人員認為,性別對免疫反應的不同影響,在發(fā)展個性化治療時將是一個重要考慮因素。
論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587-021-00086-8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Nature Aging》期刊原文章,文章內(nèi)容不代表本網(wǎng)站觀點和立場,僅供參考。
免責聲明:本網(wǎng)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科技創(chuàng)新精神,傳遞更多科技創(chuàng)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免責聲明:本網(wǎng)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科技創(chuàng)新精神,傳遞更多科技創(chuàng)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